小憨(注:我老公,这名字是我大学同屋给起的)在报纸上读到过一对数据,说是德国家庭按户算,有4%没有电视,有7%有三台以上电视。我家就属于那4%。另外还认识两家没电视的。一家就是刚提到的伊利亚斯,另一家是对门托儿所妈妈曾经带过的小女孩玛塔家。
玛塔虽然早就离开对门的个体户托儿所,去上幼儿园,但是经常全家来参加托儿所妈妈组织的聚会,所以还碰到了几次。小憨有一次跟玛塔的爸爸聊起电视的问题,玛塔爸爸说,本来呢,家里没有电视就不看电视,没有问题。有一次得知,玛塔跟别的小朋友说,“我家里不让看电视。”爸爸就开始积极主动在家里陪孩子一起看电影。思路很简单,孩子在家外面度过的时间,总归越来越长,又不能拿绳子拴住。要看电视总归会找机会看的。如果给孩子的印象是家长禁止看电视,那看电视的欲望只会滋长。家长要采取主动,给孩子积累一种印象,就是和父母一起能愉快地看片子,可以和父母讨论片子。不是禁忌,只是要有所选择,有所节制。
伊利亚斯的爸爸知道一个恰恰相反的例子。这故事也算传得够远了。本来是伊利亚斯爸爸的父母的朋友,当年养孩子的时候,(以自己的方式)严格遵循瓦尔道夫的教育理念,玩具只能是木质的,音乐只能是现场的或者孩子自己创作的,连磁带也不能放。电视就不用说了,完全禁绝。自以为完美无缺,忘记了自家是在科隆市区啊。后来孩子上小学,放学后总是到一个街角酒吧蹭电视,父母一点不知道。等到多年后,孩子说话都酒吧范儿了,才察觉此事。
所以伊利亚斯的爸爸也积极主动在家陪孩子看电影,还积极传播这个变形的瓦尔道夫故事。
我爸是不认识什么瓦尔道夫的啦。不过我爸多牛啊,当年我小学一放暑假,他就借卡带游戏机让我玩魂斗罗、超级玛丽,租《雪山飞狐》的录像带让看全剧。我都不知道《雪山飞狐》是什么东东啊,老爸说好看啊你看吧,我就半信半疑地看看。看了觉得还行吧,也没那么激动。还是我自己偷来看的《天龙八部》书好看啊,偷偷看就是刺激啊,每翻过去一页都感觉赚到了。
微博上幼教专家陈禾老师总是说电视要严格禁止,没有限时限量这一说。但是现实生活中,你身边哪家孩子是不碰如今这些电子产品的呀?我家阳阳也玩Ipad呀,但是爸爸妈妈随便找个游戏在他视线内玩起来,他就按捺不住要来加入爸爸妈妈啦。电脑哪里会比真人好玩啊?限时约定,三岁半的阳阳也能做到的呀,关键是给他建设好时间观念呀。时间是个多难捕捉、多难掌握的概念啊,简直就是最难掌握的概念。不明白的东西,孩子当然不能自觉自主地管理啦。《引导孩子认识时间》我都涂涂写写一个月了,总不满意。哪天情绪一低落,门槛一松,估计也就发布出来了。
总之呢,把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内容划为禁区,我看不出能有啥前途。当父母还是要大禹治水,还是要用巧劲儿不靠蛮力。说难听点,我和小憨这种家长,也是一心想影响孩子,望孩子成材。成龙成凤虽然不指望,安居乐业肯定是指望的。而且自己都是本科以上,孩子的大学学费都每月存起来了,心里觉得孩子上大学是理所当然的。这就是有所期望嘛,人所难免。所探讨的,只是手段问题,方式问题,路径问题。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