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洛杉矶市郊曾有个虐童惨案,女童Genie的父亲,极端讨厌”噪音”。Genie20个月大开始,被其父白天拘在儿童便盆上,晚上囚在笼中,不许任何人跟她讲话,连电视广播声也不给。Genie发出任何声音,都换来一顿暴打。如此过了12年,她失明的母亲才成功“越狱”,待她双双逃离。逃出后,Genie不会讲,也听不懂什么话。各路专家倾力助她康复,耗时多年,可她的语言水平,始终不过是两岁孩童的水平。(3月30日补注:本文承上一篇博文而写,对案例没有充分展开,仅就当前的话题,讨论其一个侧面。)

 

这样极端的无语成长,所幸不多。

在另一个极端,曾有位心理学家,William Fowler,请了三十个家庭,参加了一项跟踪多年的实验。实验中所有家庭的孩子,都比一般孩子提前数月,闯过一个又一个关口。7个月到9个月大,就开口说话;一岁左右,能自发组词;一部分在10个月就吐句子;多数在两岁就掌握基本语法,而一般孩子要等到四岁;大多数在学前就能阅读;上学后成绩优异,效应溢及数学、自然科学门类的科目;至高中,其中62%的孩子入选各类尖子培训计划。

实验的方法,是把研究已知的母语习得各阶段特点,详细解释给家长听。然后请家长在各阶段来临之前,进行针对性对话,一天数次。在孩子咿咿呀呀胡言乱语之前,家长就开始对孩子讲音素、音节、音节组合,停顿鲜明,而非一长串音节粘连在一起,单元边界难分;宝宝三个月,就开始依着孩子兴趣点所在,发声指认物件、人、事件,习名词;发音依旧停顿鲜明,孩子不需要从长串音节中,区分字词边界。随后才引入介词、形容词、副词、代词等。单词阶段后,是词组和句子阶段,进行置换和扩展练习。置换,比如红汽车、蓝汽车、黄汽车。扩展,比如:给你杯子——给你一个杯子——给你一个大杯子——给你一个白色的大杯子。

这个实验,是个孤例。用Lise Eliot*的话说,除非有人能严格地复制这个实验,其实验现象的因果联系,不能草率确立;不过,比照多年来各路研究所探明的母语习得路径,这实验能解释得通。

 

*Lise Eliot 著有科普读物What's Going on in There? : How the Brain and Mind Develop in the First Five Years of Life

本文内容摘译自该书的语言发育章节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鲍菡萏

鲍菡萏

30篇文章 10年前更新

山远始有容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