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蔡康永说,“我想一般小孩对大人的多数提醒,完全无感。哈!”

 

这话又对又错。他道出了一个现象,这个现象我也经常看到、听说。每位此刻在读这篇文章的读者,您也可以自己回忆,身边是不是有这个现象。

可是,我觉得,蔡康永此言对现象的表述,失之偏颇,有误导人之嫌。

 

对于没有体验过的话,没有感觉,这不分大人小孩。不知后悔是何滋味,又怎会为了规避后悔的滋味,而迸发自我管理的力量?就像从没接触过烫东西的小孩,你要靠语言的警告,说“这个很烫”,然后就指望孩子收起所有的好奇,谨慎地远离那个亮亮的大锅子,这怎么可能呢?当然,你可以很凶,提高声调,吓住孩子;你可以把孩子抱到另外一个屋子,从此小心看管,不让孩子靠近任何烫的东西;你可以在孩子依然伸手,想摸锅子的时候,打孩子的手,让孩子因为害怕挨打,而放弃触摸,放弃探索的冲动。

而孩子依然不知道,烫是什么感觉。

如果家长找一杯烫而不至于烫伤的水,让孩子自己体会,让孩子知道,“烫”这个语言符号,对应着什么样的体验。不消几次,孩子就会对烫的感受,印象深刻。不想被烫,这是本能,不用教。家长的责任,在于给孩子体验,又避免烫伤。掌握这个概念后,孩子一辈子都知道要回避烫的东西,不需要外在力量的迫使。家长剩下的责任,就是提醒孩子,哪些东西烫。这时的提醒,才会有效。有效,不是因为孩子有听话的天性,或者学会了听话。只不过是,孩子知道了烫是什么滋味。

后悔的滋味,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幸尝到。家长总有办法,赶在孩子把心爱的金鱼捞出水弄死之前,就喝令孩子把鱼放下;或者在金鱼死后,买来替代的金鱼,抚慰痛哭的孩子。如果孩子不吃饭,也尝不到饥饿的滋味,只会追着喂,塞下一口是一口,然后随时随地准备着零食。孩子不肯穿外套,也体会不到冷的滋味,只会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中,穿好外套出门。家长的提醒中,所预言的后果,总是等不到落实,就被家长回避;或者在后果出现后,由家长负责摆平。

然后,家长又指望,谈一谈后悔,孩子就有了内心的力量,去坚持游泳,坚持练钢琴指法。请问,后悔是什么意思啊?有多可怕啊?为什么要用现在十倍的苦辛,去回避十年后的后悔啊?

在拥有后悔的体验之前,这些问题都很空洞。

 

也有人说,孩子犯错,造成后果,家长并不是每次都来得及阻止,或者每次都有办法弥补的。孩子一定都品尝过后悔的滋味。

不一定。

后悔是一种需要默默品尝的滋味。如果出了啥后果,第一时间得到的,是家长的怒责,甚至体罚,那孩子依然没有体会后悔的机会。体会到的,不过是对责打的恐惧或者反叛。后悔,是一种面对自我的情感,与别人的要求无关。一旦别人提出指责,本来会后悔的,反倒要硬挺着说:“我不后悔。”如果孩子的行为,毁掉了自己珍爱的东西,或者使自己不痛快,那么,事情本身就足以让孩子后悔。大人的斥责,只会把孩子的注意力,转到别的地方,挤压掉内省的空间和时间。

后悔,不是每个孩子一定会体验到的。是需要家长创造环境的。

 

孩子听话,是很多家长的追求。谁家孩子听话,谁家孩子不听话,是家长之间跑不掉的话题。

听话,总是被当作孩子的一种品性。说“孩子都不爱听大人的话”,说“我家孩子就是不听话,老刘家孩子就听话”,这都是把听话不听话的原因,推到孩子身上。

其实,这是双方的关系问题。大人也好,小孩也好,听某人的话,无外乎两种情形:畏惧对方;喜爱并信任对方。

 

如果一个人,身高是你的两倍,可以随时让你凌空而起,可以随时让你衣食无着,痛楚莫名,你难道不心存几分畏惧?你会在不得已之处,听话,可是你不一定会赞同。

下属对上司的阳奉阴违,臣民对强势暴政的屈服,都贯穿着同样的人性。小孩也有这样的人性。

如果一个人,素来对你亲厚温婉,点滴言行里尊重你,你伤痛时抚慰你而不是嘲笑斥责你,你受挫时鼓励你支持你;而且,他/她对你生活的预言,保持着90%的准确率。你也会听这个人的话,并且打心眼里赞同。如果不赞同,你也不会闹脾气。

有时候,同一条建议,如果来自一个宿敌,来自一个恶语相向的人,边骂你边跟你提出,你就偏偏不听——哪怕心里承认,建议有几分道理。如果这条建议,来自你信赖喜爱的朋友,就算你有几分质疑,也会先心平气和,“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”。

人,是不是生来就喜欢听话?喜欢服从?听谁的话?这我先不下定论。

可以下定论的是,如果有两家气象台,一家的预报总是准确,你就会听这家。如果有两位股评员,一位总是预报准确,你就会听这一位。这种选择的趋向,不用谁教。

 

所以我说,孩子听话不听话,是双方面的事情。而决定权,主动权,在家长手里。

 

什么叫作,对孩子生活的预言?在孩子的生命之初,最大的事情,不是几岁考上什么大学,找到什么工作。而是妈妈在哪里?那么大的声音来自哪里,紧接着会不会有危险?全身暴露在25度空气中的感觉,是怎么回事?

当然,不是说孩子在进行有意识的思考。而是说,巨大的未知,包围着孩子。毫无规律的世界,让他们不安。用语言给予规律,告诉你马上会亮灯,马上要擦脸,就好像气象台告诉你,接下去三天会下雨。我在《不谈尊重 只谈成长》一文中,也有讲过婴儿这方面的体验。

 

生活是前后连续下来的。因果因循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也是点滴积累的。听话,不仅是孩子的问题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鲍菡萏

鲍菡萏

30篇文章 10年前更新

山远始有容

文章